新闻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青岛市政协委员陶喜冰建议扶持智能立体停车!
发布时间:2018-01-08 15:51:40 | 本章来源:半岛网 | 浏览人数:1474人1月3日,青岛市政协委员陶喜冰就“代表委员听你说”栏目为市民答疑停车难题。经过对停车难问题进行详细调研,陶喜冰提出了加强政策扶持促进智能立体停车的建议。
反映
青岛市民臧宏远:“小区里的停车位已经全部卖出去了,停车位饱和,我们只能停在小区外面。在小区附近有一处停车场,之前收费标准是150元/月,很多在小区内无车位的车主,都把车停在这里。最近这处停车场又经过调价,改成了350元/月,不少车主嫌贵,只能出去另觅停车位。但是外面马路上也没有停车的地方,停上就被贴条。”
青岛市民高伟:“随着入住业主的增多,车主越来越多,小区地下车位已经全部被售空,采取摇号租赁的地上车位也因为僧多粥少,几百人才能抽中一人。越来越多的车主只能将车停在小区周边道路上,到了傍晚,两车道的路就变成了一车道了。”
调查
截至2017年12月26日,青岛市机动车保有量上升至261.5万辆。“停车难”作为交通拥堵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已纳入市办实事。2017年市区重点推进50处公共停车场建设和前期工作,停车泊位约2.9万个,年内建成约1万个。
从先进国家或地区经验来看,推行立体车库建设、加快停车场智能化发展,是解决城市停车难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这种能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的立体停车和公共停车场,在青岛的应用情况却比较滞后。陶喜冰认为,主要问题在于立体停车建设流程与规范标准滞后、单一用户的独立投资负担较高以及方案设计与工程实施的不规范使停车场建设良莠不齐。
“立体车库审批涉及土地规划、消防、安监、交通、城管等多部门,这些部门各有各的职能,对停车有不同意见,相关法律也不明晰。现在停车场相关规划设计规范、消防规划的技术标准主要是针对自走式停车场,使得多数立体车库建设项目的报建找不到审批主体,有时办理各种报批手续耗时近2年,手续异常繁琐。其次,立体车库一个车位的造价在3万元以上,而且随着整个车库规模的增加,建设难度的增大,单价可能会更高。对于立体车库的建设运营方,投资回报周期比普通自走式车库要更长。
“从青岛整体停车矛盾的发展趋势来看,充分利用空间是必要手段,如果缺少政策扶持和长期规划,单纯靠短期利益驱动的市场化手段,容易形成停车场建设的散乱布局,空间上无法满足未来停车扩展的需要,难以实现城市整体的停车功能。”因此,陶喜冰认为,在平面空间不足的核心区域,需要通过政策、资金手段鼓励面向区域服务的公共立体停车场建设。
另外,陶喜冰在调研中发现,有些立体停车场存在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也有一部分立体车库未考虑青岛海岸沿线多盐多湿的空气环境,造成车库结构锈蚀较快,在美观性和质量可靠性方面都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在立体停车的规划、建设方面缺少本地化的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的引导,盲目建设影响了用户体验和使用立体车库的积极性。
建议
一是组建青岛市智能立体停车的工作推进委员会,形成青岛市智能立体停车规划、建设与实施的规范。
二是建立相应的基金,对智能立体停车库的建设与运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停车库向立体化、集约化、模块化、绿色化的方向进行升级,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资本手段推动技术的成熟,为城市未来发展打造智能立体停车的新格局、新创意、新模式。
本文来源:半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