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024-22906641 13889219801 邮箱: syjwkp@163.com

新闻中心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2017智慧停车大数据报告

发布时间:2018-01-06 13:03:08 | 本章来源: | 浏览人数:1380人

1219日,由ETCP智慧停车产业研究院与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推出的《2017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大数据报告》在京发布。报告重点选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苏州、成都、武汉、西安、长沙等十大核心城市进行大数据分析研究,其中成都停车最难,武汉、长沙、西安、苏州、重庆的停车难度系数,都要高于北、上、深、广。

研究表明,2017年传统停车位数量达到8000万以上,而停车位的需求数量则高达2.8亿,预测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3.7亿,供需缺口进一步加大。


一、停车资源利用不合理,催生智能停车行业


除了供需矛盾突出、传统停车行业长期存在“小散乱”等问题外,停车难更多是由于资源利用不当造成的。2016年我国停车缺口率接近50%,目前九成以上城市车位使用率小于50%30%的交通拥堵问题是由停车难造成,日常48%的车辆须在车场排队,其中医院排队尤为严重。其中,上海和重庆的现有车位使用率分别只有40%48%,假如能够将这两个城市的车位使用率提升到80%,那么到2019年,即使不再新建停车场,也能满足城市对车位的全部需求。

智慧停车正是在市场需求的强烈召唤下应运而生。报告认为,传统停车场不足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是智慧停车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智慧停车核心价值在于打通停车场信息孤岛,引导车辆停向空闲车位,有效提升车位利用率,缓解停车难。

除了市场驱动以外,技术发展、政策利好,是驱动智慧停车行业发展的另外两大因素。物联网、车牌识别、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停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提供动力。政府愈发重视停车智能化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政策密集落地,为智慧停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利好。


二、报告提出停车管理解决方案


同于一些以数据研究为主而未能提出实践方案的行业报告,《2017中国智慧停车行业大数据报告》对行业实践体现出了足够的重视。

从报告内容来看,不仅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不同场景下用户的停车特征,当前停车环节所面临的痛点以及带来的社会负面效应,而且还基于ETCP作为行业领头羊的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对行业问题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此外,报告还结合ETCP对停车场进行智慧化改造的实际案例,阐述智慧停车在实践中如何有效落地应用。

以商业综合体停车场为例,报告指出,商业综合体停车场在数据上存在三大特征,对应业态三大痛点:高峰期车流量为平均水平的1.9倍,高峰期拥堵严重;日均使用率仅为37%,闲时利用率不高;车主找车时长为平均标准的4-6倍,车主体验亟待优化。

对此,报告提出对应的运营管理优化方案:利用车位引导/夜间长租等方式优化车位配置,提升日均使用率,增加整体营收;通过视频车位引导/反向寻车系统,单车次平均节约10分钟找车时间,优化车主体验;对接商家优免系统,提升其用户管理数字化水平;量化停车行为及用户信息,助力精准营销。

北京通州某商业综合体在采用上述方案进行智慧化改造后,实现人力成本节约40%;车流量增加14%;周转车次提升6%;电子支付率提高了6倍,大幅提升了车辆进出场效率。


此外,报告还从车主角度,针对不同城市、不同场景、不同族群车主的停车行为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旨在帮助提升停车场的建设和运营水准,并为城市规划部门从整体上优化城市交通、改善出行环境提供参考。


三、报告指出智慧停车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看好


报告认为,长期来看智慧停车行业将经历从初步改造,到延伸应用,再到智能平台的三个发展阶段。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行业将变得更加智能、开放、多元,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从停车场经营的角度,就目前的趋势来看,停车场正在摆脱单一盈利模式,未来停车费将不再是停车场的主要营收来源。停车场将成为多个商业场景的消费入口和枢纽,可通过开放平台链接和赋能其它商业,构建共赢生态,在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服务的同时,挖掘更多商业价值。

从产业的角度,智慧停车平台不仅能够以车联网的方式与车企合作,还可以与无人驾驶技术对接,同时,还将与共享单车、网约车、出租车、铁路、航空等其它出行方式联动配合,在整个汽车产业、出行产业中更广泛地展开多元化协作,推动现代交通产业发展,同时为自身创造更多增长点。

从公共交通和社会的角度,智慧停车作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重要一环,依托其场景、服务和大数据,未来将更多地承担起解决公共生活问题的职能,发挥其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公共安全、促进现代城市服务业、协助智慧城市规划、完善信用体系、减少污染排放等方面的价值。

报告同时指出,当前行业发展尚处于早期,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尚未得到足够高的关注,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本文来源:eNet&Ciweek,停车邦


上一篇:沈阳路内停车泊位陆续停止收费       下一篇:青岛市政协委员陶喜冰建议扶持智能立体停车!
版权所有 © 沈阳建伟智能立体停车系统有限公司. 备案号:辽ICP备16006798号-1 技术支持 :景乔科技

辽公网安备 21010602000637号